RM人民观察周刊-融媒观察消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仇吉珊勇于担当,不畏险难,总是冲在最前沿,危险的工作抢着干,和同事们坚守一线,与新冠病毒死磕到底。疫情防控工作之初,即墨区疾控中心迅速启动预案,组建了由5个小分队轮值备勤的传染病应急处置队,负责流调、排查、消杀、取样、送检等工作任务。应急处置队不仅要反应迅速,行动果断,更要直接面对病人,具有很大的风险。仇吉珊认真学习上级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和防护措施,协助制定了全区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流程,组织参与了全区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多次组织本单位内部的应急演练,并对所有应急处置队成员反复进行演练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护水平,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急处置队24小时待命,每当接到处置电话,他们第一时间就防护服、雨靴、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火速到达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所在医院。三线并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上线查清感染者的病源从何而来,中线对患病经过和期间接触过的所有人详细调查,下线找到患者得病前后所有密切接触过的人员。然后立即通知责任部门对相关人员隔离观察,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流调工作和患者是零距离接触,工作量大、危险性高。每例病例都需要24小时内出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除了要面对被感染的风险,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患者的抗拒和不配合。因为种种原因,患者往往不愿说出自己发病前后的人员接触史,无形中增加了流调队工作难度,为了不使追踪线索中断,他不计次数的往返调查、不厌其烦的沟通解释,反复到病人可能去过的地方查找控制传染源。怀着对职业的高度敬畏,仇吉珊克服了重重困难,筑起新冠肺炎疫情第一道防线。
某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接受自己确诊的消息,对流调人员更是持反感、排斥、抵触态度,非常不配合,拒绝说出具体行程。为了早点理清患者活动轨迹,尽可能找到接触者,杜绝传播隐患,仇吉珊和同事一起走进隔离病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反复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从公民义务讲到国家法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下午四点一直到晚上9点,终于得到患者理解,详细报告了病情、说明了来源和行程,为下一步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资料,那次他在隔离病房呆了5个多小时,走出病房,被厚重的防护服压的内衣和毛衣都湿透。他没空换衣服,立即赶回办公室整理流调报告。
1月29日,即墨区首例病例确诊。凌晨1:30,仇吉珊和同事赶到病人家中,进行疫点判断、终末消杀,一直忙到早上7:40,马上赶回指挥部整理资料;下午4:00至晚8:00在某医院流调4个小时;紧接着就是对流调情况进行研判,配合拟定对外发布信息,布置疫点消杀工作。那天是仇吉珊39岁生日,晚上才得知他生日消息的同事偷偷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但他忙得连抽空看一眼生日蛋糕的时间都没有,那一夜他一宿没合眼,在通宵达旦的工作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自1月22日区防控指挥部成立以来,仇吉珊基本上都吃住在单位里,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常常是深夜里接到流调通知,他一刻也不耽搁,带领小组成员匆匆忙忙迎着寒风就出发,流调-排查-消杀-取样-送检,每一个细节严密细致。夜再深,他也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认真精细、毫不懈怠。因为他知道,流调过程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流调仔细一些,就会让疑似病例行程再具体些、疫情扩散范围再小一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会再多一分。
流调回来后还要整理资料和数据,需要加班加点、分秒必争,以便及时向上级报告,为部署防控措施争取第一时间。仇吉珊说,流调工作就是和新冠病毒争分夺秒地赛跑,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流调再苦再累再危险,他也不会退缩。因为这是一名疾控人的责任,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仇吉珊是即墨区最早获知疑似或确诊患者核酸采样检测结果的人。检测结果关系到全区疫情处置工作的部署安排,对患者本人和社会公众来说都是大事。为第一时间获得青岛市检测结果信息,每次有送检样本后,他都精神一直高度紧张,随时查看手机,生怕遗漏信息,甚至晚上不敢睡觉。不论什么时间得知检测结果,他都随时按程序通知医院和相关领导,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从疫情发生以来,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说“疫情一天不除,我心里一天不踏实,我要与病毒死磕到底”。
有的病人得知自己确诊后,情绪几乎崩溃。仇吉珊在流调工作中,注重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告诉病人,疾病并不可怕,要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对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他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反复告诉他们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面对疫情,不论是病人、家人还是密切接触者,害怕、担忧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作为医务人员,要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仇吉珊说,“我们是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比普通人更多一些,这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出来,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简单的话语透出他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彰显了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担当。(本网/马立瑜 通讯员/刘刚廷)